致CEO们:该给企业安个商业操作系统了

企服行业头条(微信:wwwqifu)报道


阿里巴巴集团经过20年发展,沉淀出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商业操作系统,能够支持商家建立系统的数字化商业能力,全面走向新零售。”


1月11日,阿里CEO张勇在ONE商业大会上正式推出了阿里商业操作系统。


消息一出,企服行业头条(微信:wwwqifu)的朋友圈瞬间被刷屏。只因这六个字:


商业操作系统。


简单六个字背后,折射的是阿里把具象的业务提炼成抽象的概念,再以产品化的形式向其他企业赋能的过程。最终实现马云一直贯彻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记得当3年前马云首次提出阿里“五新”发展战略时候,众多不理解其含义的网友用“这种新概念我一晚上能想200个”等评论讽刺他不懂创新。马云甚至在去年10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还回应着网友们当时的评论。


但他口中的新零售、新制造,都在一一实现。


- 1 -


在我看来,此次张勇提出的商业操作系统,与我们熟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从逻辑框架上来说非常相似。


我印象很深,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分配到IT部的系统集成组,去给公司机房服务器里的虚拟机安装操作系统。


“这个操作系统和我平时用的不一样。”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我对师父说。


他淡淡回了我一句:“这是Linux。”


后来几个月时间,我学会了如何安装操作系统,并利用操作系统调配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网络等软硬件资源。而它们也必须通过操作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不只是单机,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逐步见识到了能够控制集群的操作系统,在处理更大规模计算时的强大作用。


这些都与商业操作系统何其相似。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内核与基石,让计算机操作者掌控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与配置。如今看来,很多企业主对企业的“失控”,原因很多时候可以归结为缺乏这样一套可以统一协调各部门资源,做出最优决策的商业操作系统。


也许部分企业主认为,自己采用了企业软件系统如ERP、CRM等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转型做记者后,采访过大大小小近千位企业主和企业高管。我发现其实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非常重视信息化,业务“上系统”司空见惯。但即使如此,一些企业在关键的经营决策上依旧有待商榷,导致最后发展陷入困局。


实际上,“上系统”不仅不是未来企业智能的终点,恰恰相反,它只是企业迈出的第一步而已。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所言,过去企业更多完成的是信息化和流程再造。


“上系统”后,如何让各业务数据之间实现打通融合,并指导企业经营决策,这些问题其实都需要CEO全盘考虑。而商业操作系统,则是让企业主对自己企业实现“自主可控”的企业大脑。


- 2 -


其实,企业经营的好坏,尤其在经营决策方面,从来都不是企业主一个人,或者是决策层几个人的事,而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事。


毕竟员工作为一线执行人员,他们在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决策,才是企业决策最真实的反映。


但领导脱离实际业务“拍脑袋做决策”的问题,无论是在企业管理书籍,还是在实际部分企业中都非常常见。


如何让员工做出正确决策,答案也在商业操作系统中。


因为当企业构建完成商业操作系统后,系统内的企业运营数据就会像血液一般贯穿所有业务。“商业操作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最优决策。”张建锋直言。


我认为,阿里在构建自己商业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包括了三个要点:零售,云,协同。三者融合,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我从2000年开始接触互联网,算是同龄人中较早的一批。2003年淘宝诞生,大约5年后网银逐步完善,我也通过淘宝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网购。也就是在2009年的9月,淘宝单月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


随着交易额的快速攀升,原有IOE架构的IT系统逐步成了阿里成长的负担,而阿里云也就是在那段时间破土而出,帮助阿里度过增长危险期。


2014年,陈航带着几位来往元老在湖畔花园闭关研发钉钉。2015年1月,钉钉1.0版本正式上线。


淘宝、阿里云、钉钉,其实正对应着零售,云,协同。这也是阿里巴巴发展过程的重要里程碑。


零售作为阿里的核心业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去年11月阿里财报数据显示,阿里核心电商收入增长56%,年度活跃消费者突破6亿。如此之高的增速与规模,必须通过在线化,云端化才能实现。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线上对消费的贡献率高达85%,增量远远大于线下。全球零售巨头亚马逊所在的美国,有57%的零售系统跑在云端。


而钉钉作为协同的核心,目前已经打通新零售链路中的各个环节。去年6月24日,钉钉推出同手机淘宝打通的智能导购产品,被诸多媒体直接评论为“阿里新零售王炸”。


从门店运营、导购员、消费者和产品,钉钉作为商业基础设施,通过协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实际上在我看来,无论是零售、云还是协同,其本质都是商业问题。现代商业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效率,包括经营效率,资金效率,人员效率。商业操作系统也正解决这些问题。


- 3 -


阿里通过自身对零售,对云,对协同的理解,完成了自己的商业操作系统构建。通过打通人货场,实现从新零售到新制造的整体贯穿,商业操作系统给阿里带来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


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它让阿里从最初单一的C2C电商业务,逐步成长为如今囊括线上与线下商业形态、服务和娱乐的数字经济体。




新零售和新制造的两端,连接的其实就是需求和供给。而其中的分销、营销、供应链、产品创新等环节,都是商业操作系统需要打通并操控的关键,让整条链路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如今在阿里生态内,既有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高德、钉钉等商业基础设施,也有包括天猫、淘宝、阿里妈妈在内的商业与数字服务平台,同时还涵盖健康、娱乐等服务。每个业务都是相对独立的小生态,同时又在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内产生协同效应。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看过不少关于阿里和马云的报道。此前马云曾在多个场合都提出过,阿里巴巴的愿景是持续发展102年。


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而102年是一个可以横跨20世纪、21世纪、22世纪三个世纪的年份。


即使如今阿里已经走过20年,但其实以往每次我听到这个愿景的时候,我都是怀疑的。


因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商业带来的变革实在太快。一家企业从初创,到独角兽,再到上市成为巨头,所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谁都不敢保证,昨天的巨头不会在明天忽然倒塌。


但当阿里发布商业操作系统之后,我开始有点相信了。


同样让我有点相信的,还有在2016年8月北京云栖大会上,时任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的,也许20年后,管理阿里巴巴的,将是一位商业领袖ET(阿里人工智能)。


怎么可能对吧?即使技术再发达,一个商业经济体的最高决策者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工智能?


但当商业操作系统出现之后,我也开始相信了。


演讲中张建锋透露,阿里每年几万亿的交易额背后,只有几百个运营人员,这与传统企业完全不一样。“每一个页面、每一个商品其实都不是运营决定的,是技术决定的,这就是商业操作系统最终的能力,最终赋能业务。”


也就是说,当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实现业务的整体打通,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业务,再连接上面的垂直应用后,阿里生态之能将进一步被激活,而这是通过“堆人”无法实现的。


据我了解,目前,阿里云内部已经成立了新的部门——新零售事业部,就在尝试将商业操作系统向整个阿里生态渗透。


- 4 -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美团创始人王兴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我们都认为2018年是最坏的一年,但它其实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


增速降低,资本寒冬。在这种任何企业都无法逃避的大经济环境下,数字化正成为关键的解决方案。驱动公司转型,变革业务。这一观点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


所有企业主不仅要用互联网技术去经营企业,更重要用互联网思想去重构经营方式、重构理念。”张勇提到。


在张勇看来,20年沉淀而生的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正开启全球零售业的第一次数字化革命。因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将为企业输出一整套的数字化能力,而非提供单一工具。


而阿里经济体内的销售平台、物流、供应链和云计算,也都会融合性地助力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渗透和改造商业结构、创造出新的需求和市场。


在零售业中,通过技术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早已不是新鲜事。例如7-Eleven等大型连锁便利店企业,上架新产品要分析的维度非常多,例如明天天气,是否是节假日等等。另外对于商品的售价,是否要打折,折扣多少,甚至是在货架上的摆放位置,都早已通过技术实现支撑。


张建锋认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机会和7-Eleven做一样的决定。而这也正是阿里推出商业操作系统的价值所在。


不可否认,这些大公司并不是因为大,才能用好技术,而是因为他们把技术用的非常好,才逐渐成长成今天的巨头。


“今天很多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开始出现城市大脑。对所有企业来讲,今天要走向数字化经营,都需要一个全数字化的企业大脑。”


在演讲中张勇也提到,希望阿里的商业系统能力、技术系统能力、组织系统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全方位走向供需两端,实现在组织支撑、技术支撑上的融合。


毕竟到目前为止,阿里的确最懂得如何把商业和技术实现二者融合。

-END-

点赞(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