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态度】1684天,引领ToB革命的钉钉,终于开始硬刚微信了

来源 /   ToB行业头条(ID:wwwqifu)

作者 /   王艺多  ·  编辑 /   Jenny


“得益于我们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截止2019年6月30日,钉钉个人用户数突破2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000万。我们特别感谢阿里巴巴集团对钉钉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对我们的信赖。


在8月27日的钉钉未来组织大会上,钉钉CEO陈航(无招)一开场就向众人公布了他们最新的成绩单。



无招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非常平静,毫不激动。即使台下的掌声与欢呼声,也没让无招脸上流露出哪怕一丝的骄傲。


2亿。你很难想象这真的是一个ToB产品所达成的个人用户量。但其实在2017年12月底钉钉用户量过1亿的时候,无招就向媒体表示,自己对钉钉的期待,是希望它成长为10亿用户量的产品。


所以如果这样来看,现在的2亿用户,的确还不足以让无招骄傲。


但其实,钉钉的肩上,还背负着更大的重担——整个阿里集团的社交战略。


虽然笔者并不想把钉钉和微信相提并论,因为发展到现在,两个产品的区别已经非常明显。微信就是日常生活,而钉钉则是持续深耕工作场景。但如果说到社交,几乎所有产品都无可避免的要面对微信。


并且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目前人们日常办公场景下的交流,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就是微信。


所以即使你定位再差异化,和微信的这一仗,钉钉迟早都要打。


记得网上流传过一个段子,说所有的社交产品在中国的发展都是相同的命运:获取用户-用户互加微信-卒。


但无招正在让钉钉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就像电影《哪吒》里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01


由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特殊性,使得电子邮件并没有像海外一样在企业沟通协同上普及。在互联网刚进入中国那段时间,人们在网上最常做的就是逛聊天室,泡BBS。


当时,就连个人邮箱都要付费。所以当腾讯在1999年推出免费的中文网络寻呼机“OICQ”(QQ前身)之后,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让腾讯迅速积累了得以成长为巨头的核心基础,也让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微信,彻底占据社交高地。


免费的QQ和微信用户基数庞大,而工作上的沟通协同,最频繁的动作就是发信息,发文件等。所以尽管有一些专门针对企业用户的IM(即时通讯)产品出现,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QQ和微信依然是国内人们在办公场景下的习惯选择。


但习惯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么?在今天之前,难道真的曾经有过除了QQ微信之外,用户量足以大到见面“加好友”地步的沟通协同产品么?


与其说用户“主动选”,不如说用户“没得选”。在笔者看来,以往我们在办公场景下的协同工具选择,其实是用户出让了最重要的东西——效率。


工作场景的沟通协同,和生活场景中的交流聊天,差别太大了。笔者无意强行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见仁见智。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工作中的沟通效率,远远要比生活中随意的交流重要得多。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要求也更高。


信息发错群、漏看群信息、爬楼翻群聊天记录、群聊天信息被截屏疯转,隐私被暴露……工作上这种懊恼的事情不要太多。


在无招看来,目前这些企业沟通方面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个人IM软件出现之后的20多年来,IM的主形态从未改变,也从来没有一款真正将沟通与协同融合到一起的企业级产品出现。



无招直言,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协同的最短路径但这种最快捷的协同方式,在以前的IM产品上却一直很少体现,沟通与协同长期缺少融合。


但其实,沟通与协同是现代组织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管理教授陈春花认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否“和更多人共同工作,产生最好的效率”,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陈春花表示:“在协同过程中,既要求我们在内部打破部门墙,也要求我们在外部打开边界,跟更多人合作。成长态势良好的企业,很大的效率就来源于协同。


02


无招把这种思考用钉钉体现了出来。


在8月27日发布会现场,无招发布了钉钉号称5年来最大的智能协同升级。ToB行业头条(ID:wwwqifu)也在发布会当天进行了新闻报道。


无招的思考,正体现在这次更新中。


我们先来看下钉钉这次的几个新功能:


1.群插件:以群沟通为基础形态,将智能汇报、群投票、群公告等协同插件直接融合到群聊中,沟通协同在一个群里就能完成;


(左图文字输入框上方的“群公告”、“群投票”等,就是群插件;右图是“更多”中可添加的群插件)


2.智能群助手:背后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可以添加代码管理、项目管理、bug追踪、新人欢迎、天气播报、日程提醒、定时消息等数十种技能,帮助企业进行群管理和运营;


(左图为智能群助手可触发的技能;右图“小钉”为新人入群时触发欢迎语)


3.图文混排发布:文字和图片可以聚合为单条信息进行发送,发送人和接收人都能一次获得完整的信息;


(左图为发布者编辑的内容,右图为发布效果)


4.聊天记录转长图:聊天记录可一次性选取多条,直接存为可转发的长图,并且支持水印,可对头像、名字、群名称马赛克处理;


(左图为发布效果)


5.群“@”优化:“ @”多人时,被@的人是否已读直接显示,无需点击未读详情查看;从接受者视角,被“@”时,名字高亮显示,方便接收人快速定位与接收消息。同时,消息可选择复制部分内容;


(左图为@发起人视角,人名右侧灰色圆圈为该人未读,绿色对勾为该人已读;右图是被@人视角,蓝色底色为该人)


6.话题:同一条消息的所有回复自动聚合关联形成话题,点击话题可展开查看所有关联回复,减少刷屏,让沟通更专注更高效。长按消息可回复表情快速表态,表情回复收起显示,不刷屏。


(左图为群聊天中针对该话题的回复,右图为自动聚合之后该话题页面中的内容)


这6个功能,看似都是微不足道的功能更新,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正是钉钉对于企业办公场景下,沟通协同的深度思考与追求。


例如群插件、智能群机器人,其实就是钉钉将办公场景中的群聊看做是一个在线的“办公室”,为它提供的效率工具。


像全员群、部门群、内部群、家校群等,在钉钉中均可以自定义选择不同的群插件,如家校群加入了家校本、打卡等,部门群加入智能汇报、群投票等协同插件等。


在钉钉的观点中,办公场地之所以被称作办公的“场”,是因为它为办公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才能减少办公过程的效率损耗。


再比如图文混排,避免了交流中图片和文字分开所可能产生的信息传递偏差。尤其在发送多图时,由于网络传输原因,图示和图片极有可能因为顺序错误而被接收人误读。


还有话题。群聊天最容易出现多人谈论多件事的情况。而钉钉可针对不同话题的回复,自动将信息进行整合,避免因为爬楼而出现的信息遗漏或看错的问题。


另外还有“@”的功能。钉钉这次更新,相当于直接让发送者和接收者,在群聊天中也能看到关于@的“已读未读”。


说到已读未读,可能这是钉钉除了打卡和“DING”的功能之外,最让员工“痛恨”的功能了。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朱敏直言,过去,他最反对用钉钉,因为他觉得打卡、DING、已读未读这些功能很烦,让员工也很烦。但如今,他却是全公司最主张用钉钉的人。


为什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从整个企业组织的角度来看,企业其实就是员工为了实现统一目标而聚拢在一起的人的集合,而企业的价值就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那么企业在同一目标面前,自然需要保持最高的沟通协同效率,实现客户价值。


所以很显然,已读未读,DING,还有上述6项更新的功能,无一不是钉钉在工作场景下对于沟通协同的极致优化,尽管看上去很细节。但效率的高低往往就体现在细节上。


03


另外,钉钉还有一个功能升级,是在对沟通效率提升的同时,对笔者产生了震撼:


多任务:通过多任务浮窗或者摇一摇,立刻弹出最近的聊天、最近浏览的图片、最近访问的功能等等。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进行切换。


(右图为多任务切换)


在现场演示的时候,无招举了一个例子:


假如你要向领导打个出差审批,写到一半忽然忘记出差时间了。以前,你要先从审批页面退出来,点进信息看到时间之后,再重新建立一条出差审批。一套下来大概11个动作;而现在,你只需要“建立审批-摇一摇切换到信息-摇一摇切回审批”,一共3步。


这依然是钉钉在追求效率的功能更新。但在笔者眼中,多任务切换,再加上前面几个功能,钉钉这次更新,不要说是5年最大的智能协同升级,夸张一点,说钉钉是企业IM领域的革命都不为过!


有这么厉害吗?为什么笔者在文章开头表示,钉钉开始有机会和微信抗衡,或者说阿里开始有机会在社交领域和腾讯抗衡?


在发布会之前,笔者和一位朋友,就钉钉在企业中的定位做了一番探讨。笔者认为,对于企业而言,钉钉像是企业信息化升级的承载实体。企业的流程、数据、业务,要实际跑在一个看得见的东西上,企业才能抓的住,才能实现信息化升级。


发布会现场,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用了一个阿里曾经自己也提出过的一个词来形容钉钉:企业端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这四个字,用来表达钉钉非常准确。但笔者认为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从企业端来看,钉钉无疑是企业端的操作系统。企业业务在钉钉之上运行,而企业内外部资源,也通过钉钉的沟通协同进行高效的调配,实现统一目标。


另外一层含义是从产品本身来看。


你可以思考一下,说到多任务切换,你第一反应是不是手机操作系统在不同App之间进行切换?在你的手机上,有App是能在自己内部进行多任务切换的吗?


并没有。因为多任务切换,本身就是操作系统级别的功能。


也就是说,钉钉现在也正在成为“操作系统”级别的App。


在微信推出小程序之后,为什么有诸多声音认为,微信未来才是真正的手机操作系统?不就是因为微信本身的庞大用户基数和使用频次,以及所有App功能都有机会完全实现么。


人们的一切活动,不就是由“生活”和“工作”两个场景组成的么。也许未来我们手机里只有两个App。关于生活,我们就打开微信;而有关工作的,我们就点开钉钉。可能有这两个“操作系统”,就够了。


如今,钉钉也已经达到2亿个人用户,并且企业组织数量也超过了1000万家。要知道,中国个体工商总数大约是7000多万家,刨除那些个体工商之外,企业数量大约是4300万家。也就是说,目前钉钉在国内企业端,已经吃掉了大约25%的市场份额。


过去的钉钉,说实话,的确没办法和微信相提并论。


但现在,既有用户量,又有小程序,还能多任务切换,而且专注办公场景下极致沟通协同效率的钉钉,同样正在成为操作系统级别的App。钉钉已经开始有机会和微信正面硬刚了。


而且钉钉的这次更新,也许会引领下一波ToB产品的革新方向。


在发布会上午场快结束的时候,无招在台上说:“很多企业都走上智能协同化的道路上,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大会,能够把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企业,中国全面实现智能化协同的这一天我认为不远了。


说完这句话,无招忽然停住了,似乎有些哽咽。看得出他有点激动。1684天,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恐怕也是钉钉从当年“来往”时期那个“复仇者”,到如今“ToB业务的探索者”的转变过程。


无招激动的,不是钉钉的用户量,不是即将和微信分庭抗礼,而是专注为中国企业全面实现智能化协同。


5年奋斗,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中国企业级市场和美国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和增长空间,ToB行业头条( ID:wwwqifu )也希望,中国企业全面实现智能化协同这一天早日到来。

-END-

点赞(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