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马斯克放话,卫星互联网或将颠覆5G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卫星”。

4月22日,随着猎鹰9号火箭一溜烟的奔向外太空,又有60颗卫星开始环绕地球,成为“星链”中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SpaceX X CEO马斯克距离完成自己“卫星互联网”更进一步。

同时也引出5G和卫星互联网,谁才是真正的未来?


01
一片 “裸露” 的金矿

“卫星互联网”,这是一个大众并不熟悉的词汇,但它却不是一个新词汇。

2015年1月,马斯克突发奇想,在西雅图提出卫星互联网项目设想,并计划投入100亿美元推动这一想法的实现,并将此命名为“星链”计划。

据了解,星链计划是利用卫星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中,构建出的一个太空通信基建群,通过环绕地球的运动,对地面进行信号覆盖,从而通过上网服务。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卫星互联网可以带来快速、廉价的互联网连接,人们以后将不必辛苦的铺设地面通讯线,也可以享受互联网冲浪。

作为一个“疯狂”的企业家,马斯克的发言又一次震惊资本界,但这次却没人再出来反驳,或许他们都明白,随着造火箭的技术上升、成本下滑,在太空搭载互联网并不遥远。

除此之外,资本非但没怀疑这项新技术的可行性,反而对其蕴含的商业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苹果公司正在研发卫星网络技术,试图找到将数据直接传输到其设备上的方法。坊间消息,苹果目前拥有约12名相关行业的工程师,预计五年内部署其成果。

亚马逊对“卫星互联网”同样感兴趣,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为期7年的频段的同时,规划了“柯伊伯计划”,预计将3236颗卫星发射到地球表面,搭建自己的太空基站。

布局“卫星互联网”,不仅国外企业在做,国内的公司也很看重。

2015年,身为央企的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就分别提出自己的低轨通信项目“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这两项工程均在2018年底发射了自己的首颗验证卫星。

民营企业方面,银河航天与九天微星也开始做出布局和规划,知名汽车公司吉利控股旗下的时空道宇公司也在招聘火箭工程师,准备向外太空发力。

当然,在众多准备“卫星互联网”计划的公司中,马斯克的SpaceX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随着4月22日猎鹰九号再次登上外太空,该公司正在运行的卫星已经达到420颗,且私下开始进行部分地区的测试。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预计,太空产业市场规模
(不包括旅游业)到2040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宽带上。

可以看出,在这片已经“裸露”出金子的领域中,众多企业已经开始加速布局,在未来将会挖据出巨大的财富。

不仅如此,随着4月20日政府将卫星互联网首次被明确列入“新基建”的范围之内,“风口”的标签被彻底钉牢,日后注定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赛道。

02
与5G较劲谁更强

政策是春风,吹谁谁猛增。

卫星互联网被政府点名推行之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走强趋势。

据了解,受到新基建项目确认消息的影响,卫星互联网概念股短期间进入牛市,截至当天收盘,中国卫通涨停,中国卫星上涨7.83%,华力创通上涨5.25%,北斗星通上涨4.5%。整体涨幅明显。

也就在这个时期,有人趁着“卫星互联网概念”大热之际提出—“这是颠覆5G的新技术。”

有关“颠覆5G”,业内也曾进行过一番讨论,得到的结果是5G的优先级高于卫星互联网。

基站是躲不过的。卫星互联网因为受到一些物理限制,并不能直接连接终端设备,同样需要在地面建设基站,经过转化才能被使用。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困扰,当下投身该领域的企业已经研发出一种小型基站,类似鞋盒大小。但随着尺寸的缩小,基站覆盖的范围也会随之减弱,并不方便人们更好的体验互联网生活。

实用性比5G差一截。卫星互联网的使用,还会受到大气层方面的折射影响。因为卫星向地面传输信号的时候,信号会变得衰弱,导致数据传输效果将大打折扣。

如此一来,人们虽然能满足基本的上网需求,但是在智能化、互联化的现代城市建设中不能承担起“纽带”的重担。而这也限制了云计算、AI、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发展。

花钱是发展第一准则。当下虽然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向这个赛道靠拢,但事实上能参与的玩家要不就是自身有实力,要不就是背后大佬有实力。

像我们熟知SpaceX,该公司不仅仅是靠马斯克的“个人魅力”撑起来的,其背后可是站着谷歌这样的世界顶级企业。而刚刚进入赛道的时空道宇,背后的主人则是在世界汽车行业中的顶级巨头“李书福”。

至于苹果公司、AWS公司等,本身带有的财富就很惊人。

然而有钱之前一个基础,能烧得起钱也很重要。此前号称与SpaceX抗衡的OneWeb公司,在疫情影响之下,如今也在考虑申请破产,以解决在应对高成本和激烈竞争之时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

这也说明,牵扯到卫星此等的硬科技行业,想要利用噱头和风向,有钱去烧是能发展的基础。

生活品质升级更需要5G。卫星互联网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更多人可以上网,起到普及效果,而5G基站建设可以现在繁华地区进行建设,迅速推动城市“升级”。

可以想象得到,随着AI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无人驾驶、智能家居这些在科幻片中出现的场景,将会一一兑现,这对人们提升生活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以上所述,
在考虑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技术壁垒与建设成本的前提下,5G要比卫星互联网更加重要一些。

03
万物互联时代的最佳辅助

讨论5G与卫星互联网的孰强孰弱,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提议,反之,相辅相成才是两种技术最好的局面。

对于5G而言,全球性的信号覆盖只能存在理想层次,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一些地域注定无法享受到这份福利。

卫星互联网却不一样,由于该技术将卫星作为信息基站,完全脱离了地形的限制,是可以满足在一些地域进行网络覆盖,成为5G技术的辅助。

有业内人士表示,卫星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全球入网的补充方案。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站、光纤架设,甚至飞机Wi-Fi的建设,可以低轨卫星建设成本作为参照,一旦卫星互联网具有更高性价比,这些区域将无需建设和利用地基网络。

部分航天创业者更是直言,相较于地基和传统的中高轨卫星,低轨卫星组网有覆盖广、低时延、可靠性高等特点,将5G通信的技术标配。

至于企图完全依赖卫星网络取代地面5G网络的想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因为即便是激光通信组网,最多也只能扛住十几G带宽,难以与地面网络同时接入数亿人口的吞吐能力相抗衡。所以卫星互联网真正适合的场景,还是那些地面网络覆盖不到、或者建设成本高昂的地区。

就像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创始人郭正标曾言:“天网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与地面网络形成互补。”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既然卫星互联网只是5G技术的辅助、补充市场,那么在未来是否拥有更大价值呢?

仅从当下情况来看,卫星互联网的市场就极其庞大,要知道当前全球仍有57%人口
(42亿)未实现互联网连接,这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据估算,发展一套拥有80颗左右的卫星星座,采用中国自主的火箭,卫星部件国内自主设计制造,总建设造价可以控制在50亿人民币以内。而一旦建成,它可以无缝的同运营商网络融合起来,每年可以产生上百亿的价值,性价比极高。

这还仅仅计算的是地表业务收入,如果未来卫星互联网能为人类探索星空大海提供一定的通讯支持,其蕴含的商业价值更是无穷无尽。

天地一网,万物互联,这是每个互联网人最终的幻想,但随着5G技术与卫星互联网的出现,让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至于何时能真正碰触到那个时代,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回答。


-END-

点赞(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