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adata的离开,是国内ToB服务转变的信号

头图.png

来源  /   ToB行业头条  (ID:wwwqifu)  

作者 /   海阳 



Teradata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来得突然,打了国内诸多ToB人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为何退出,Teradata给出的回应是:这是基于对中国当前和未来商业环境的慎重评估所做出的艰难决定。之后,Teradata将逐步结束在中国的直接运营,且后续将进入中国公司的关闭程序。

但显然,Teradata的笼统回应,没有让国内诸多ToB从业者满意。

毕竟,作为国际的数仓软件巨头,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至此纵横26年,为国内数仓技术带来重要启蒙,且巅峰期曾占据中国数据仓库市场半壁以上的Teradata,当下仓促离开,必定会引发国内诸多ToB从业者无限的疑问,绝非用两三句回应,便可草草了事。

也为此,在Teradata未给出更加详细的回应之前,一些ToB从业者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Teradata退出中国市场之事,给出诸多详细的看法。

而在这些看法之中,不乏很多合乎情理的精品发言,能更好解释Teradata退出的原因。

01

红极一时的启蒙者 


谈论起Teradata,估计会有很多人感到陌生,甚至一些入行颇晚的ToB人,也鲜知一二。

究其原因,则是Teradata所从事的数仓赛道隶属底层技术,很多ToB人少有关注,而这也符合Teradata曾经的市场定位:隐身在众多眼花缭乱的软件背后,专注于数据技术,专门服务高端用户。

可就是这样一家看似名不见经传的ToB企业,Teradata其实早在1997年便进入了中国市场,首单便签下了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中航信这样的大客户,之后像国有四大行等,也纷纷进入其彀中,巅峰期甚至占据中国数仓市场半壁以上。

此外,Teradata带动了本土数仓技术的启蒙。有数仓老兵说到,现在国内使用Hadoop建立数据仓库的人,也会分层为原子层、汇总层、应用层,这就是Teradata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

而从Teradata走出去的员工,遍布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厂,侧面推动了国内数据库的发展。

整体来说,Teradata在中国的20年极尽辉煌,任何一位国内的数仓行业者,在了解我国数仓技术发展中,都不可能绕开Teradata的名字。

02

时代没有为“它”驻足


浪起便有浪落。连Teradata也没有想到,2000年左右出现的云计算,会让自身发展颠覆式下滑。

2000年前后,云计算概念兴起,并迅速席卷整个IT行业,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以及无限算力、无限存储空间的特性,让人们发觉原来存储、计算并不需要几卡车的硬件部署,也有可能实现,也引发了从业者无限的遐想。

在美好愿景的推动下,云计算也迅速由概念走向落地,先是AWS、谷歌云、微软云的出现,让Teradata在海外市场受到打压。之后,中国市场的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厂商横空出世,让Teradata在国内市场,面临冲击。

彼时,看着海外、国内皆在飞速发展的云计算,Teradata的数仓硬件市场发展,犹如过减速带一般,猛然降速,Teradata也意识到自己该转型了,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公司转变成以云为中心的软件公司,甚至最终软件的概念都逐渐淡化,从而演变成完全的云服务。

不过蚂蚁转身尚且要历经一些波折,更别说Teradata这样的龙头转型,其时间与精力的消耗、业务整改的艰难可以想象,虽然最后转型成功,但依旧是慢了一大步。

例如,Teradata曾收购过一个创业团队,去参与Presto这个大数据开源项目的深度开发,可不知什么原因,Teradata后续放弃了这方面的投资,并将其团队裁员。

可没想到,被裁员的团队成员,后创立了大数据公司Starburst,又吸引了Facebook的Presto三巨头加盟,现在Starburst发展极其优秀。

Starburst的事情对于Teradata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在2000之后的10余年,Teradata的转型一直多有波折,直到2018年10月初见端倪。

彼时Teradata宣布面向所有客户推出下一代分析平台Teradata Vantage,表示Vantage将提供包括描述性、预测性与指示性分析、自主性决策、机器学习、可视化工具等广泛功能,且该平台可部署在公有云、本地环境、优化型或通用基础设施,或以“即服务”方式提供。

之后,2019年10月,Teradata的年度大会上,Teradata宣布统一了云端的分析、数据湖和数据仓库,并宣布与Google合作,将旗舰的Vantage分析工具包引入Google的云平台。

而在此之外,Teradata宣布将很快扩大其公有云产品,其服务功能将在三大全球公有云提供商中可用: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而这,彻底证明Teradata进入了“云计算时代”。

不过,虽然Teradata千辛万苦走进了云计算时代,但终究是为时已晚。因为在此时,中国的数仓市场,前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本土厂商步入大成,各自雄踞一片颇大市场份额之外,亦有AWS、微软云等国际玩家,也在中国市场留下一席之地。而在此之外,诸多初创的数仓、数据湖公司的崛起,例如滴普科技等,也是势头强劲。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自身在现在也没有突出的技术优势,让现在的Teradata看上去似有可为,但其的发展前景,早就犹如大坝泻水,一落千丈。

所以总结这些年的Teradata,虽然发现了趋势,做出了变化,但由于转型动作慢了一些,使得时代没有为“它”驻足,颇为可惜了一些。

03

国产替代与X因素

成为阿喀琉斯之踵


转型多变且缓慢,拖累了Teradata在中国市场发展受限,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除此之外,国产替代意识的崛起与X因素,也极其重要。

目前,随着监管政策趋严,各监管机构对各项监管数据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全行整体的数据处理、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如此,近期国际环境的变化,俄罗斯遭遇软件断供的影响也激起了新一轮“国产替代”的潮流。

基于以上原因,诸多国央企、国内的金融机构与银行纷纷启动监管报送系统向大数据平台迁移工作,将现有基于数据仓库建设的监管报送系统迁移到国内厂商的大数据平台。

“国产替代”势头刚猛,信创行业大热,让原本Teradata手下大型国央企、大型金融、银行的客户,也纷纷转投他人。

例如近期,据云头条报道,上海银行将在2024年6月30前完成整体数据仓库迁移,不再使用Teradata;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启动了数据仓库平台重构建设项目,对现有Teradata数据仓库平台实施迁移、整体替换,实现安可要求;天津银行迁移工作已完成招标。

而上述这些明确的信息,都只是Teradata所损失中国客户事件中的冰山一角。而如此多的国内重要客户的损失,也让Teradata感觉到在中国市场的长久发展有限,万念俱灰之下,退出中国市场,也可以理解。

站在ToB从业者的角度,Teradata在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2023年退出的经历,这中间的26年,对于中国数据库、数仓技术的启蒙、发展都是很多正向价值,是值得感激的存在。

可浪起就有浪落,时代不会为“某位”驻足,环境不会因“某位”维持,Teradata的退出并不可惜,因为它告诫了ToB从业者要顺时代而变,与大环境相容才是长久发展的基础道理。虽简单,但应时时深思。


-END-

点赞(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