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态度】为什么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但赢家可能是金蝶?


来源 /   ToB行业头条(ID:wwwqifu)

作者 /   王艺多  ·  编辑 /   Jenny


可能绝大多数人对「产业互联网」一词的认知,都是从去年腾讯开始的。


去年9月底,腾讯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宣布「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10月23日,马化腾在知乎提问: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问题浏览量已超1400万。


但其实产业互联网并非腾讯最早提出,腾讯也不是第一个做产业互联网的公司。事实上,当马化腾还在深圳华强北的老楼里和张志东一起鼓捣QQ时,就已经有不少人在产业互联网浪潮中创业了。


比如5月11日在深圳召开发布会,「举锤破茧」的徐少春和金蝶。



尽管直到今天,金蝶才宣布「出击产业互联网」。但实际上金蝶自从1993年创办,开发财务软件帮助中国1200万会计甩掉算盘以来,就已经走在了产业互联网的践行之路上。


01

金蝶的产业互联网布局


要想分析金蝶的产业互联网,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他们的发展阶段和产品布局。


从企业发展历程来看,金蝶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也对应着金蝶集团三次大转型。


  • 1993~2001 第一次转型:从DOS到Windows

    1995年,金蝶推出了当时国内首款Windows操作系统的财务软件1.0版(金蝶KIS),推动财务管理从算盘进入电算化时代。

  • 2001~2011 第二次转型:从财务软件到ERP

    2001年开始,金蝶并购开思,发布了第一款基于三层架构的ERP金蝶K/3,打破了ERP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

  • 2011~2019 第三次转型:从ERP到企业云服务

    随着云计算的出现,2011年后,金蝶开始向云端迁移,陆续推出金蝶云·星空、苍穹等企业级云原生平台。帮助企业客户上云创新,快速迭代。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转型发展,目前,金蝶的产品线已相当全面,基本覆盖了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需要的方方面面。


企业管理软件方面,金蝶产品包括:

  • EAS——面向大型集团企业

  • K/3 WISE——面向中大型企业

  • KIS——面向小微成长型企业


云服务、业务管理和协同办公方面:

  • 金蝶云·苍穹——大企业云服务平台

  • 金蝶云·星空——中大型、成长型企业数字化创新云平台

  • 精斗云——小微企业一站式云服务

  • 管易云——电子商务行业云服务

  • 云之家——移动端智能协同办公云服务


另外,在其他一些细分领域,例如理财、金融、医疗、CRM、HR等方面,金蝶也通过研发产品或对外投资等形式,孵化了随手记、金蝶金融、金蝶医疗,布局了纷享销客、薪人薪事等生态系企业,覆盖产业互联网升级诸多场景。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金蝶业务基本都是基于云计算的,也就是SaaS服务。例如金蝶云·苍穹平台,它需要部署在阿里云、腾讯云、AWS或者其他云端,再为其他客户提供产业互联网转型所需的应用。


02

同是产业互联网

金蝶与腾讯有啥区别?


但说到产业互联网,不得不说的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腾讯。


不可否认,在2C增长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腾讯掉头转向B端,宣布未来20年拥抱产业互联网,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并且腾讯确实也在ToB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投入与布局。


在纵深方面,腾讯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通过云、人工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与技术挖掘,推动其他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而在横向扩展上,腾讯在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进行探索,扮演「数字化助手」。


简单总结一下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打法就是:借助自身在C端的积累,通过底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向不同行业、不同场景进行助力。


如果我们把金蝶和腾讯两家企业放在一起,对比二者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做法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他们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独到之处。


先说两个相同点。


第一,两家企业都认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企业数字化,而企业数字化的前提是企业信息化。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两家所推出的具体产品,还是他们与外部企业进行的合作,都反应出他们正在推动传统企业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第一步。


第二,他们对于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判断也非常一致,都认为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将是一个跨行业、跨场景融合的网络。马化腾曾表示: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而金蝶也认为,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上下游客户形成紧密关联的企业共生体。


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金蝶和中车株洲机车厂共同搭建「国创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平台」,给配套中小企业赋能。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去租赁一些闲置机床。这不仅提高了闲置资产利用率,还让这些原本买不起大型设备的中小企业能够完成订单。通过平台直接让产业链的每个角色都获得了收益。


过去企业可能只关注内部管理,现在还需要打通上下游、客户进行生产协作、采购协同等。所以未来所有业务都是跨界跨网的,也是融合共享的,这才是真正的产业互联网。


再说两个不同点。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不同点在于,金蝶和腾讯两家企业在产业互联网业务方面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


腾讯的优势是「连接一切」,这反映出腾讯在布局产业互联网时,最根本的目标无疑是希望从底层构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事实上,依靠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用户积累,以及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腾讯是有能力做这件事的。


2017年底,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腾讯作为医疗影像建设者,与阿里、百度、科大讯飞共同入选。这其实就说明腾讯希望打造底层平台的意愿和能力。


而驱动金蝶的,是「为企业成长」,更注重用实际的应用解决企业问题,产生直接效益。


以金蝶云·苍穹为例,苍穹底层IaaS部分是与厂商合作,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允许同时部署在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各种不同IaaS云服务上。而苍穹的创新是从PaaS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围绕重构产业价值链进行创新,再由最上端丰富的SaaS应用面向最终客户。


在金蝶的观点中,苍穹是针对大型企业和超大型企业创新难和慢的痛点,要做产业互联网转型加速器。因为架构特点与金蝶的业务模型积累,使得客户可以通过苍穹快速进行PaaS的个性化定制,所以企业能够快速实现转型加速。


第二点不同,主要体现在受众资源方面。


ToB行业头条(ID:wwwqifu)看来,腾讯的产业互联网模式是C2B2B2C的,也就是通过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人的链接,最终实现的其实还是人与人的链接。因为腾讯连接一切的前提是自身海量用户积累,这是腾讯的资源优势。


5月15日晚间,腾讯发布2019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腾讯微信与WeChat合并月活用户数已超11亿,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如果我们简单将这一数字与中国人口对比的话,相当于几乎所有网民都在使用微信。


从模式来看,金蝶的模式更像B2B2C,他们的资源优势也主要体现在企业端。目前,每天有超过680万家企业及非盈利机构使用金蝶软件及云服务,覆盖超过8000万用户。


这种资源积累的差别,造成了二者在实际业务方面的差异。


例如腾讯通过借助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帮助零售行业打通线上线下场景,实现消费闭环,偏向C端;而金蝶的优势更多在于传统企业实际的业务积累,通过金蝶云·苍穹,将大量经验与企业模型,直接向企业输出,更重B端。


03

金蝶的决胜因素


最后,ToB行业头条(ID:wwwqifu)想提一点金蝶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笔者的观点中,产业互联网从来都不是「需求方与技术方的简单对接」,或者「上个系统」这么简单。实际上,随着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加强,产业链重构已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但并不是任何有转型需要的企业,都能很容易寻找到适合自己的IT厂商。


其实,在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与IT厂商是互补的关系。因为企业拥有对产业最直接的洞察,而像金蝶等厂商则借助技术,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完成产业链的互联互通。


在这方面,作为IT厂商的金蝶,他们的独特优势在于自身26年来的企业服务与IT咨询经验,以及680万企业用户的业务积累与系统验证,让金蝶能够给出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议。


例如,金蝶与温氏集团合作实施农业互联网,实现覆盖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系统,7万养户日增量20万张单据,年出栏2227万头,助力温氏成为全球第一大养鸡企业、第二大养猪企业。


这些数字背后,其实是金蝶与温氏长达20年在财务、ERP方面的合作,才能让金蝶真正深入了解温氏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作用,帮助其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一点,是包括腾讯在内的BAT等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是金蝶的独特优势。要知道,此前阿里云选择与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合作,正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的积累不足。


而正是这个优势,可能让金蝶最终在产业互联网竞争中争得重要席位。


产业互联网毫无疑问是未来十年的巨大机遇。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度的行业价值链重构,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在重塑。面对这种机会,相信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愿放弃。


不过,中国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尚远。无论是金蝶还是腾讯,现在对彼此来说还都不是对手。而且,中国产业互联网前景极大,不会仅能容纳一两个玩家。类似消费互联网BAT寡头垄断的局面也不会出现在产业互联网。


就像徐少春在金蝶发布会上和观众分享《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如果每个中国人、每个产业互联网转型者和领导者,心中都有中国梦,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建立命运共同体,那么企业的强大,中国的强大就将成为必然。

-END-

点赞(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