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穷、调薪、被迫减员……别让员工成本压垮你的公司
疫情仍在蔓延,很多公司不得不再次延长开工日期。从2月3日到10日,17日又到24日,没人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走,也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复工最安全。
本来很多公司对2020年的发展抱着乐观态度,可这刚过完年,别说公司继续发展,光是员工成本都能压垮一批企业。
部分公司还可以靠线上办公弥补一定损失,可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在疫情中保证增长。
开不了单,工资仍然要发,“光出不进”成了太多公司的真实写照。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西贝发了一篇诉苦贴就拿到了接济。可疫情下发出悲鸣的公司有很多,可真正能吃到奶的却寥寥无几。
多数企业更像是吴海那篇《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我活不到4月份》中的样子,员工成本占公司成本大头,光这一项支出就让很多企业喘不过气。
工资、社保、公积金占魅KTV月经营固定成本62%
只能裁员减薪
没有业绩突破口,只能从固定成本开刀。就算很多公司知道裁员违法,可面对生死,它们也无暇多顾。
所以即便账上还有10亿现金,新潮传媒仍然高调裁员500余人,高管带头降薪20%,2~4月全员不拿绩效工资。详见《账上还有10亿现金,可新潮传媒却选择裁员》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新潮传媒希望“踩死刹车,卡死现金流,降低成本,确保活着。”可说实话,它们手中还有余粮,即便收入归0也还能抗六七个月。
可统计数据却显示,85%的中小企业都很难扛过三个月,很多中小企业现金流中断一个月,都可能导致企业倒闭。
虽然“玻璃大王”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说出:“捱不过三个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业必须自救。”
可自救说起来简单,有多少企业能做到福耀那种规模?又有多少企业的CEO是曹德旺或贾国龙呢?
很多中小企业赚的就是差价,而这样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有上千万家。
我们不能总用大公司的眼光说中小企业经营不善。要知道,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或是一家中小企业身上,就是一座山。
虽然很多人表示,国家出台的贷款、协商工资、社保缓交等各种政策执行困难,可政策多少会帮到一些企业,至少聊胜于无。
黄奇帆还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以此直接降低企业和职工12%的成本。也许公积金制度变革没那么容易,但有人提出来总会有改善的希望。
其实企业的呼声是有用的,因为在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
只要企业、媒体持续发声,企业勇于自救,可以想办法压缩人力成本。慢慢坚持到春天,一定能熬过疫情。
剩余劳动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意识到劳动力成本占据公司的比重过大的问题。所以疫情过后,一定会有很多企业去思考如何进行劳动力配置。
比如,员工人效比到底要如何考核?可有可无的员工或岗位,要不要优化掉?在本次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的餐饮行业,是否要进行灵活用工变革?
西贝2万名员工单月1.5亿的工资支出,已经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敲响了警钟。金柚网助理总裁兼产品发展部总监陈鸿飞对「ToB行业头条」表示:
“疫情是一个非常好的全行业用工方式转型的契机,外包和灵活用工会逐渐成为常态,未来灵活时间、灵活劳动里的调配和灵活结算,会成为企业重点考虑的用工方案,而单一雇佣的方式会受到很大挑战。”
虽然陈鸿飞认为,这其中还蕴含着很多法律关系,需要重新梳理定义,但从长期的角度讲,他还是看好灵活用工和外包模式的发展。
为此,他向「ToB行业头条」举了盒马与云海肴、青年餐厅等几十家餐饮企业合作“借调”员工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疫情持续发展,企业会因为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遭遇两类困境:一类是劳动力过剩,一类是劳动力不足。所以近期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催生类似的商业模式,来实时平衡劳动力错配问题。”
最近也有很多朋友来和「ToB行业头条」聊灵活用工、外包模式的话题,问这个领域是不是一个创业的好风口。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导灵活用工平台的要么是58同城这样的信息聚集平台,要么是巨头玩家根据自身业务延展出的外包服务。
比如,滴滴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约车平台为有车、有时间的司机对接乘客。盒马搞生鲜配送,可以为餐饮行业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机会。
此前「ToB行业头条」采访过的云测、来也等ToB企业,也因为聚焦于产品测试、AI+RPA开发,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来搭建灵活的用工平台。
当下如果凭空做一个包罗各个行业、各条赛道的灵活用工平台,不是说没有可能,但确实很难。
不过,可以预见的趋势是,未来将有更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减少人力资源风险,会选择更灵活的用工方式。
以前大家总觉得“临时工”是个贬义词,可未来将有更多“临时工”出现。毕竟不是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需要员工必须到工作地点工作整整一天。
虽然员工成本会让疫情中的很多企业发展受限,可并不是所有企业在疫情之下都会受到严重冲击。很多公司即便是在困难时期,也还在持续招聘。
疫情迟早会过去,企业不可能因为阵痛而放弃长远规划。
不光有大量企业在持续招聘,绝大多数互联网行业人群,也没有因为疫情降低跳槽意向。而且随着线上面试的方式开始被接受,也为跳槽者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提供了方便。
拉勾招聘发布的《“新冠肺炎“期互联网求职者预期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仍有80.1%的互联网行业人群有跳槽意向。
不过,决定暂缓跳槽的人群,还是反映出了一些疫情影响下的新问题。
比如,在决定暂缓跳槽的人群中,有66.1%的人“担心找不到新工作”,34.75%发现“职位明显变少”,不少计划换城市工作的用户也因为疫情影响决定呆在现在的城市。更有部分用户表示年前已经找好新工作,却因为疫情延长了入职周期。
好在目前缩减招聘需求的企业仅占比18%,48.76%的企业的选择是暂缓招聘需求,甚至还有31.34%的企业加急了招聘需求。
从招聘供需双方的数据来看,疫情对求职者和企业招聘方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阶段性影响并不足以改变中国当前的用工大环境。
疫情出现会让求职者和招聘方更谨慎,但谨慎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招聘质量。
既然疫情是短暂的,所以不管是对待现有员工,还是继续招聘,陈鸿飞都建议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工作安排、薪酬绩效等层面与员工做充分沟通。
比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可以借鉴盒马的做法,缺少渠道的公司也可以依托金柚网等数字化人力资源平台的能力,来实现人力资源层面的数字化变革。
但更重要,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
不管是否处于疫情,企业都要着重解决劳动力问题,缩减一切不必要开支,找到效率更高、更灵活的用工方式。因为这些才是企业能够抵御未知风险的根本保证。
-END-
点赞(1)
全部评论